刘姥姥
刘姥姥,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中人物,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饱经风霜的老婆婆,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,巧姐判词和《留余庆》曲中均提及刘姥姥。她们家祖上曾与四大家族之王家同姓连宗,因此书中写她进荣国府求见王夫人打秋风。刘姥姥善良淳朴,聪明能干,重情重义,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,在这个老婆婆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深受广大读者喜爱。刘姥姥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:一进荣国府,刘姥姥小心谨慎,打通关节,与贾府建立关系;二进荣国府,刘姥姥凭着她的智慧、幽默,本色演出,带来欢声笑语无限;三进荣国府,刘姥姥挺身而出,侠肝义胆,成为《红楼梦》里重要的收场人物。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: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、39回村姥姥是信口开河、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、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。从篇幅上看,第6回、40回、41回三大整回,以及39回后半回、42回前半回、113回前半回、119回后半回,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。

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里的人物,王板儿之姥姥。是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的“偶然联宗”族亲王成之子狗儿的岳母,狗儿之子板儿的姥姥,因生计艰难求靠贾府,在前八十回中出现两次。第一次在第六回,宝玉9岁时。第二次在第四十回,宝玉14岁时。刘姥姥个性诙谐有趣,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据巧姐判词推断,贾家败落之后,刘姥姥成功营救巧姐。高续第113回刘姥姥再次出现,王熙凤将女儿巧姐托付给她。

背景

恰好忽从千里之外,芥豆之微,小小一个人家,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,这日正往荣府中来,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,倒还是头绪。你道这一家姓甚名谁,又与荣府有甚瓜葛?且听细讲。

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,乃本地人氏,姓王,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,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。因贪王家的势利,便连了宗认作侄儿。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,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,余者皆不认识。目今其祖已故,只有一个儿子,名唤王成,因家业萧条,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。王成新近亦因病故,只有其子,小名狗儿。狗儿亦生一子,小名板儿,嫡妻刘氏,又生一女,名唤青儿。一家四口,仍以务农为业。因狗儿白日间又作些生计,刘氏又操井臼等事,青板姊妹两个无人看管,狗儿遂将岳母刘姥姥接来一处过活。这刘姥姥乃是个积年的老寡妇,膝下又无儿女,只靠两亩薄田度日。今者女婿接来养活,岂不愿意,遂一心一计,帮趁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。-------引自红楼梦原文第六回

 

到了年冬岁末,王狗儿家无以为计,顾头顾不得尾,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这个关系到贾府攀亲,寻求救济,于是就有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。

进荣国府

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,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。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,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,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。此刻刘姥姥在《红楼梦》里的使命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一,更重要的戏份还在后头,这一回,刘姥姥可是大展身手,穿红戴绿,备受瞩目,让读者永远记住了这个老太太。

进大观园

刘姥姥二进大观园,她第四个作用,就是为日后贾府败落巧姐被救埋下伏笔。这里边就写到当时王熙凤的女儿,大姐抱着一个大柚

身份

《红楼梦》里面有两条主线,就是宝黛钗爱情线,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,除了这两条主线以外,还有好几条副线,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的活动。

卑微身份

《红楼梦》结构宏大,人物众多,情节复杂,寓意深远,所以在开头,曹雪芹用了整整五回来做铺垫,就像我们现在要进行一个巨大的工程,首先要做到几通一平。把上水、下水、电缆、煤气等等,那些管道全都安装好,那么安装好了以后,第六回开始情节就正式铺开了。所以第六回一开头,曹雪芹就讲,这荣国府上下三四百口人,每天发生的事情就好几十件,那么怎么来开头呢?怎么引出来呢?他就找了一个小人物。他说千里之远,芥豆之微,说是千里之远,这是虚说的,就表示关系很远,它不是空间的距离,实际上刘姥姥住在什么地方呢?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,顶多住在西直门外,那时候都是荒郊野地。那么进城来,她就算是比较远的了,这个人物很小,小到像芥豆,芥菜籽,一个豆那么小,地位很低微。

引出事件

王熙凤的关系

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,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。那么为什么他选择刘姥姥呢?他有三个原因,第一,刘姥姥家跟贾府的王夫人这边有点瓜葛,因为有瓜葛,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,说得上话,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。第二,刘姥姥是个局外人,你想如果是局内人,那荣府谁跟谁是什么关系,谁什么脾气等等,她不都什么知道了,那就没有什么可介绍的。因为她是局外人,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,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。第三,刘姥姥是个芥豆之微的小人物,正因为她小,小到芥豆那么小,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,她不仅可以陪衬王熙凤,而且她可以陪衬贾府最起码的仆人,因为她的地位比仆人还低。

留下伏笔

为日后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哥哥,为了图几个钱,要把巧姐卖到妓院的时候,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了巧姐埋下伏笔。不计较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。

出场

刘姥姥的出场就给人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,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里面是非常注意重要人物的出场的,我们可以注意一下,那些人物都是怎么出场。刘姥姥出场就表现出她见识不凡,你看她一个农村老太太,她就比她的女婿狗儿强得多。这狗儿是务农为业,只会唉声叹气,刘姥姥比他强多了。你看刘姥姥就说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,这是务虚。底下还务实,提供了 一条重要线索。你们王家二十年前,从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,王家的二小姐现在就是王夫人了,当时我还见过,二十年前我还见过,那么可以从这个地方打开缺口,去争取点赞助。她是又务虚又务实,这比狗儿明显强多了。

进荣国府的作用:刘姥姥一进荣国府,她有两个作用,第一个作用是突出了贾府之大、之显赫、之奢华。贾府有多大?在前面贾雨村跟冷子兴说的那段谈话,冷子兴演说荣国府,已经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,他就说宁荣二府东西占了大半条街,这是东西,南北有多大呢?我们来看看,南北有多大,就是通过刘姥姥的活动给反映出来的,刘姥姥先是到了荣府大门口,大门口是怎么个架势,好家伙,轿马簇簇,所谓簇簇就是轿马是一堆一堆的,它不是一顶轿子一两匹马。那个马是好多匹,轿子是好几台。我们知道官轿最起码是四个轿夫,到荣府来拜访的这些达官贵人,凡是从大门进的,那都不会是一个人自己骑马来,都得有马夫有跟班。所以门口的仆人有多少,轿夫有多少,那就由读者自己去想像,所以刘姥姥她根本就不敢打听从这儿进,她不敢。刘姥姥怎么呢?她是掸了掸衣服,又教了板儿几句话,然后蹭到角门前,到了角门前,只见什么呢?只见那儿坐了好几个仆人。这些仆人个个挺胸叠肚,指手划脚坐在大板凳上说东道西。这个角门都是自己家里人进出的,做官的来拜访的都走大门,当然了,这个大门咱们看见过,北京这种王府恭府大门,它中间那个门,一般是不常开的,除非是很高地位的官员来。那么角门呢,这几个仆人,这几个仆人你看看那气势,角门门口就好几个,那大门有多少仆人,光是荣府自己的仆人就不得了。

与仆人的关系

刘姥姥是怎么称呼这些仆人呢?她不是叫大爷,也不是叫老爷,而是称他们为太爷。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要称县官县令才是县太爷,所以刘姥姥在称呼上就显示出她那种胆战心惊,那种自卑心理,小心谨慎,她要找周瑞家的说,烦哪位太爷替我请他老出来,这种谦卑的语气都反映出什么呢?就是封建社会那种严格的等级观念,深深地渗透到每个人的心里。像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太太,在荣府的仆人面前,都是根本不起眼的,所以都要尽小心。那些仆人当然都不把她放在眼里了,幸亏有一个忠厚老仆,就对她说,说你呀,到后门的后街上去打听去。那么刘姥姥呢,就绕到后门上,这个“绕”字用得也非常好,那么到后街后门上,那么我们就知道了。宁府荣府占了宁荣街的大半条街,从前门到后门,它还没进院子呢,还没见到一个主子,甚至没见到一个仆人,我们已经可以看出,荣府之大,宾客之贵,仆人之多,真可以说是谈笑皆好仆,往来尽显贵。

通过其活动介绍王熙凤

刘姥姥一进荣国府,她第二个作用,就是通过她的活动来介绍王熙凤,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,就是刘姥姥进荣国府,她见的第一个人是周瑞家的,第二个人是平儿王熙凤且不出场呢。可是读者会感到处处有王熙凤的影子,刘姥姥陪衬的第一个人物是周瑞家的,曹雪芹采取的就是步步陪衬的手法,他是通过周瑞家的来陪衬王熙凤,通过周瑞家的那些言 谈,显出荣国府的显赫和王熙凤的权势。周瑞家的怎么肯帮忙呢,因为当年周瑞买地的时候,曾经请狗儿帮过忙,从年龄来讲应该是狗儿他爹在的时候,我们要注意一下,这可不是贾府买地,这是贾府的仆人买地,要是贾府买地,那肯定不会让狗儿帮忙,它有官府帮忙,都察院就帮忙了。而且还有一条,周瑞家的有自己的丫头,你想连仆人都有丫头,你就可想而知,这荣国府是多么奢华,仆人家都买地,贾府有多少地,咱就可想而知了。第二个就是通过平儿来陪衬王熙凤,因为平儿长得又漂亮,穿得又非常阔气,刘姥姥一开始以为她是王熙凤,后来才知道她不过是个有身份的丫头。

王熙凤的出场

那么到这儿为止呢,刘姥姥见到了平儿跟周瑞家的,还没见到王熙凤王熙凤终于出场了,王熙凤出场还不是直截了当地马上就露面,这个地方写得实在是太高明了,是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写出王熙凤的出场。先是自鸣钟,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,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,就是在解放前,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,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,听了自鸣钟响了几下以后,只见小丫头们齐乱跑,说奶奶下来了。周瑞家的和平儿忙起身,急忙走了,一个“乱”,两个“忙”,就写出王熙凤的权势和威风,谁都不敢有一点差错。所以这时候王熙凤还没有露面,她手下人马之多,权力之大,威严之重已经充分显示出来了。然后,总算引见了刘姥姥,王熙凤吃完饭了,王熙凤问她有没有吃饭,然后下令传饭,最后又给她二十两银子。你看二十两银子王熙凤找了个什么说法,多高明,你看看这个地方二十两零一吊,这一吊是我给的,那二十两银子是太太给丫头们做衣服的,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们做衣服呢!你先拿去吧,你看她多会做人,多会说话。所以前面冷子兴说万个男人也不及的,周瑞家的说她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,都具体化、形象化、艺术化了,这王熙凤实在太会说话。